盤點兒童節必看的幾個童年記憶動畫
Augustus 2018-01-13 11:13:23 手機版
馬上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作為90后的小編也要向大家分享一下小編這一代人在童年看的是什么動畫。這里或許大家也看到過,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里,大家也可以看看這些童年記憶的動畫,找到當年的感覺哦!當然,很多動畫甚至現在還在連載播放中!
中國動畫的美學高峰

《黑貓警長》
在技術尚未發達的年代,沒有3D和炫目的特效,我們的動畫片叫做“美術片”,除了繪畫,還有折紙、木偶、水墨、剪紙等各式各樣的形式。
那時候做動畫的人,成長于閉塞而動蕩的時代,沒有好萊塢大片和多元文化的啟蒙,生活是灰突突隨時劍拔弩張的艱險,卻為孩子們創造出天真絢麗又妙趣橫生的世界。那些美術片所傳達的,不只是童趣,還是“美”,是“匠心”和真正屬于藝術的探索與突破。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誕生,影片造型取自齊白石的畫;
剪紙片《等明天》和木偶片《長發妹》的美術設計是黃永玉;
《牧笛》的背后是李可染以14幅水墨山水畫打基調,方濟眾以長安畫派繪就背景;
程十發先為中國第一部木偶動畫長片《孔雀公主》做造型設計,再替水墨動畫《鹿鈴》揮毫潑墨;
漫畫家韓羽為《三個和尚》設定迥異造型;漫畫家詹同替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操刀上陣;
書畫家張仃成就了工筆美術片《哪吒鬧?!?hellip;…
可以說,當時有多少種美術樣式就有多少種動畫片類型。
時值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60周年,這些令人回味的舊作已然是它最美的華裳,也真正對得起“民族”和“時代”這樣有分量的字眼。挑幾部回味一下來給美影慶生,順帶祝自己六一快樂吧。
美學高峰 《牧笛》
中國動畫電影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是1956年的《烏鴉為什么是黑的》,這部獲得第八屆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的電影在參賽期間被評委誤以為是“蘇聯作品”,這讓中國動畫人意識到發展民族風格的重要性。
而民族風格中最動人,最具美學價值的,無疑是水墨動畫。
比起第一印象就能想起的《小蝌蚪找媽媽》,這部《牧笛》在美學上成就更高,它將李可染的《牧牛圖》搬上銀幕,江南水鄉的秀美景色和獨特情趣真正的“躍然紙上”。


事實上,水墨動畫的制作繁瑣且極其費事,所有動畫需在宣紙上完成。不過,當時的水墨動畫只有在靜止的背景畫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筆觸,原畫師和動畫人員還是需要用鉛筆在動畫紙上作畫,因為再厲害的畫家也無法在連續的畫面上把人物和動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終如一。
而事后,紙上的人物和動物需要分多層上色,再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重復拍攝,工序之繁復,制作一部水墨動畫所需的時間是相同長度普通動畫的四五倍。

另一部同樣在內容上更加陽春白雪,畫技與音樂完美融合的《山水情》在此一并推薦。
初見魔法《神筆》
木偶動畫也是中國動畫曾經重要的表現形式。1955年的木偶動畫《神筆》堪稱開啟中國動畫民族風格的重要作品。

《神筆馬良》的故事,對于70、80后來說,這個故事爛熟于心絕對是源于這部動畫片。
木偶動畫制作時,先根據設定將人偶擺成一定的造型,然后拍攝一張圖片,作為動畫的一幀,然后再稍微改變人偶的造型,再拍攝一幀......直到完成為止,然后將所有的膠片進行整理剪接,處理,配音,制作起來也是頗為費功夫。
找動畫片看動畫片,就上5068動畫片大全
盤點動漫中那些令人留戀的童年女神
說起女神這個詞,在當下的社會中很火啊,哪個屌絲不想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無論是在三次元還是在二次元,都有著這樣
細數讓你至今難以忘懷的動漫名句
我們愛動漫,不僅僅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也能給予我們感動!那些難忘的話語,給予我們難以言喻的啟發和感動,讓
盤點二次元中令人血脈噴張的紳士后宮動漫
說起后宮動畫,廣大紳士一定就按捺不住了,因為你們在想什么筆者也是懂得,后宮動漫也有著早起比較經典的代表作,到了
盤點動漫中那些可愛迷人的女仆
女仆是動漫非常吸引阿宅的一種服裝,通常一位普通的二次元萌妹子穿上女仆裝后或許就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哦。在動漫
盤點動漫中具有雙重人格的角色
有人會說一個人如果有著兩個人格,那么這個人是不是神經病呢?至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確定為精神分裂癥,這類人往往做出
盤點動漫中無節操的變態角色
一部動漫中,要想做到每個人都正正經經的,那么這部動畫估計也沒什么看點了,所以每部動漫都會塑造出另類的變態角色,
???? SSI ????????